完美电竞完美电竞随着时展,市场上涌现出各种造型华丽的灯饰,合适的灯饰逐渐成为室内设计中的重要部分。自90年代以来,节能灯便替代白炽灯走进千家万户,绿色照明技术成为市场的“新宠儿”。因此,室内设计师在选择灯饰时应尽可能选用节能灯饰以打造绿色家居,同时充分考虑自然光线的合理利用,减少对人工制造光线的使用,显著增强室内设计的艺术效果,使自然光线成为室内设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太阳能是一种新型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在我国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太阳能热水器就是人们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典型案例,太阳能热水器经济环保,是现阶段设计师进行室内设计的必然选择。除此之外,室内设计者还可以考虑采用太阳能的其他产品,自觉推广新型清洁能源在室内设计中的使用,促进节能型社会的建设。
目前,装修市场上具有各种材质的玻璃,科学选用窗户玻璃关系到室内整体环境的呈现。室内环境设计是一个整体,而窗户作为整体中的一部分起到隔热防风的作用。若窗户的玻璃无法发挥良好的隔热防风作用,势必需要耗费其他能源来弥补这一缺陷。因此,室内设计师要尽可能采用了节能技术的玻璃,减少对其他能源的消耗,从而更好地打造舒适宜居的室内环境。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近些年来,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的重心所在,做好教学模式创新工作,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质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实际上该项工作的实施却并非是易事。在开展该项工作时,首先需要明确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然后有针对性的做好相关教育教学工作。首先,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各级教学校教育学生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落实创新教育已经成为了诸多学校的共识,但实际上相关工作实施期间,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相对来说还比较多,其主要表现在对于创新性人才培养认识不足,对于相关工作的重视度不足,没有认识到创新教育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究竟有何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不注重灌输创新教育理念。由于对创新教育的重视度不足,因此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也沦为空谈。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创新教育的实施方式也开始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比如说,过去创新教育的主要实现方式,就是在课堂上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完成,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活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支配和影响,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并不是十分的理想,学生只能在一种相对比较固定的场所接受知识与信息,其思维容易受到局限,这样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是极为不利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之下,高校对于创新教育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关注度有所提升,诸多新型培养理念与培养方法开始被应用到的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这些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产生了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
所谓的TRIZ理论是由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以及其研究团队所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发明问题的核心就在于解决矛盾,为了解决矛盾的设计不是创新设计,设计中不断发现并解决矛盾,是推动产品朝着更加理想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所在,其也是创新的根本。TRIZ理论以自然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等多个学科作为支撑,形成了庞大的技术系统支持体系。从广义的角度来说,TRIZ理论不仅为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同时其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应用还为个体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工作方法、学习、熟悉并领悟这种方法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合TRIZ理论的特点来看,在构建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应当将重点放在解放学生思维,化解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上,积极构建新型的创新教育平台,进而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更多契机,在相关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可以尝试架构教学培训平台、信息交互平台、实践创新平台、知识产权平台和产品孵化平台五大平台。其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在教学培训平台中,培养的对象主要包含有教师、学生及企业相关技术和设计人员,结合TRIZ理论推广创新型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对于高校来说,教学培训的主体是教师群体,教师掌握了TRIZ理论下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后,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对教师群体进行培训时,重点在于让教师掌握TRIZ理论与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知识之后,要让教师进行专业性比较强的学术研讨和课题研究,同时,结合目前热门的MOOC的资源,总结出一套可持续性的创新思维训练方法,使得教师能够真正的做到在教中学、学中教,使得多种教学模式能够在课堂上灵活的应用。而对于学生群体来说,他们则是创新训练思维方法的直接受益者,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以及方法学习可以更快的理清环境设计的思路,明确自身在未来走向社会之后想要从事的工作,自身在那些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然后做好学生的培养工作,使得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为后期先进理念的灌输做好准备工作。
信息交互平台构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弥补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使得教学领域的深度以及宽度不断拓宽,而要构建好信息交互平台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好的事情,首先学校需要结合当前信息交互平台构建现状,进一步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力度,同时,教师自身还应当不断的学习,了解信息交互平台的使用方法,然后运用平台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对于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有那些更好的看法和意见,然后教师再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之上,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调整,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环境设计专业培养出更多优质人才。其次,在信息交互平台成功构建之后,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还应当积极的了解当前社会对于相关领域人才的需求,避免所培养的人才知识面过于狭窄,无法适应急剧变化的市场需要,难以培养优质人才的现状。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交互平台,打破人才培养的地域限制,使得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具体的环境之中,增强培养者与被培养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得优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成为现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实施过程中,当相关学习者已经掌握了充足的理论知识之后,就需要着手开展丰富多元的教学实践,通过实践提升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能够在将来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之后,能够更好的应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种种知识,不断的提升自我能力,实现自我的成长与发展。在构建实践创新平台时,学校可以尝试与企业构建合作关系,安排学生进入到企业见习或者是实习,理解企业职工在进行环境设计,接收到一个新的项目之后,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客户理论需求转变成为现实的,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学生们知道自己如果想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需要从那些方面入手努力。同时学校还可以自主组织或者是联合其他兄弟院校开展一些设计类大赛,鼓励相关专业学生积极的参加各项比赛活动,在比赛中提升自我的能力,收获成功,解放个体思维。
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其所设想出来的环境设计方案,就是自身知识与智慧的结晶,如果没有优质的知识产权平台,那么学生的一系列设计成果,可能就难以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而且知识产权平台构建之后,还可以将学生学习活动中产生的一系列成果保存下来,这样学生在未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也可以将自己所设计的成果作为竞争的内容之一,提升自己在工作中的竞争实力,这样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
在进行城市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常用的技术方法有三维动画、实体模型、效果图渲染等。这些设计方法虽然改变了传统的纯人工设计模式,提升了设计效率,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以实体模型为例,其虽然立体感较强,但由于是按比例缩小的模型,设计师很难了解具体的设计细节,导致评估结果不够准确。效果图渲染只能表现离散的、静止的效果,缺少总体性。三维动画虽然结合了前两种方式的优点,但其提供的运动路线具有固定性特点,无法对其进行随意调整,人机交互性不强。因此,设计师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城市环境设计中,对图像、声音、动画等要素进行整合,实现详细、全面的模拟展示,在强化作品表现力的同时,增强其人机交互效果,使自身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相较于传统的模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营造出还原度更高的虚拟环境,具有更强的交互性特征。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城市环境设计中,可以使参与者和仿真环境之间产生相互作用。设计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在虚拟环境中获得启发,并利用虚拟环境中的空间和逻辑信息进行分析和设计。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感、交互性、想象力三大基本特征。所谓沉浸感,就是用户以第一视角的身份在环境中存在,而存在的线]。如果沉浸感较强,则说明场景的真实程度较高。理想的虚拟环境甚至会使用户难以辨别真假。虚拟场景可以随着用户视角的变化而变化,并配合照明、音响等实现效果的最优化。交互性是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包括实时性)。例如,在虚拟环境中,用户若直接抓取物体,此时手的触感、物体的重量感都会随着手的移动而发生变化,这些都是通过人机交互技术完成的。想象力是用户沉浸在多维信息空间中时,通过自身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获得更多信息,从而激发自身的思维潜能,对时空环境产生现实的构想,更加主动地进行想象。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集成技术,其结合了计算机、传感与测量、仿真等技术。计算机技术主要涉及人工智能、信息网络等技术和学科。其中,环境建模技术最为重要,可以说是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一种核心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旨在获取更加详细的三维环境数据,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数据来构建环境模型。计算机模型可以用于制作图形图像。如果模型精准、时间充足,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光照条件,生成不同的图像信息。立体声合成和立体声显示技术也十分重要。在虚拟现实系统中,消除声音的方向和与用户头部运动的相关性已成为声学专家们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人可以通过声音在水平方向上的相位差、强度差别来判定声源方位。所谓立体声效果就是靠左右耳听到在不同位置录制的不同声音来实现的,能够给人一种方向感。但目前在VR系统中,声音的方向与用户头部的运动无关[2]。立体视觉也运用了类似的原理,主要运用了眼睛焦距、大小对比等方式来呈现距离感、空间感。在VR系统中,立体视觉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显示器不同,用户双眼看到的图像也不同。一些系统采用的是单独的显示器。用户在戴上VR眼镜之后,两只眼镜分别能够看到奇数帧图像和偶数帧图像,从而产生立体感。三维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生成技术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但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还在进行更多复杂场景的研究。此外,触觉反馈技术、交互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也十分重要,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
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城市环境设计中,不仅可以构建虚拟空间,还有助于设计师采用实时模拟演示技术在虚拟空间中检查城市环境设计效果,分析方案的可操作性,具有实时模拟演示的作用。目前,VR技术在影视、游戏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技术的优化、应用成本的下降以及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升,VR技术的应用领域也愈加广泛,使得VRML语言应运而生。这种虚拟现实建模语言可以用于创建虚拟现实的物体,通过VRML插件可以实现网页在线观看,采用旋转、移动等浏览工具观看物体,获得较好的动态效果。在V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们娱乐生活中的同时,其他领域对VR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在建筑行业中,采用VM(电子模型)技术,可有效提升建筑设计、建设的质量和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在以此为基础探索VRML技术、描画数据问题的同时,要对速度进行改进[3],同时也要对夜景识别技术进行开发,使其与VR技术表现方式进行结合,在VR影像中呈现出城市建设规划内容。通过真实的模拟,设计师能够了解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存在的问题,解决建筑街道改造等问题,这可以促进城市环境设计水平的提升。目前,已经有半圆屏幕型VR产品、便携式VR产品在城市环境设计中得到了应用,其效果明显高于传统CG模型,可以更加自由地改变物体的行走空间。设计师能够通过这些产品来对比多个设计方案,最后选择最佳的方案。
在进行城市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可以利用实时模拟演示的方式,模拟真实的环境,然后再实施相关的城市环境设计方案。同时,设计师可以对各类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分析,深入研究设计方案的细节和方法,最后再选取最佳的设计方案,并针对设计的结果、目的、内容,向顾客反馈,使顾客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模拟效果来评价设计方案。另外,由于设计师或顾客对工程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其切入点、关注点也有所不同。因此,设计师应对计划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顾客交流意见,最终达成一致,保障设计方向的准确性。设计师应通过对真实具体的环境进行分析,构建虚拟现实世界,并将其展示出来,以满足顾客的想象,与顾客在理念、方向上达成一致。此外,在进行实时模拟演示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运用视觉媒介、动态媒介、即时性媒介、VirtoolsDev等。这些媒介的应用可以促进实时模拟演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视觉媒介上,与具有静止化、动态化特征的CG动画展示相同,实时模拟演示可以在视觉角度为用户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加强用户对信息的理解。在动态媒介方面,其主要包括qrVR、CG、VRML等。即时性媒介具有交互性,能够使实时模拟演示在城市环境设计中具有更强的操作性。VirtoolsDev有着对基本场景的模型数据进行读取的接口,能够通过视觉编程的方式,完成与虚拟对象的对话互动,具有输入、输出、处理等功能。
在进行城市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可以对环境设计方案进行合理的分析和优化,对工程的概要、建筑功能、建筑结构、背景接口、工程特征等进行考察和分析。在运用实时模拟演示技术进行城市环境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更加系统的构建,相关人员需要采用多种环境要素,包括树木、车辆、行人等,因此应轻量化CG数据[4]。在功能和结构的构建方面,应注重对自由飞行、自由奔跑、冲突检测、重力设定、数据轻量化等方面的构建。在自由飞行方面,应对任意地点的注视点进行确定,并将其作为场景图像的中心,使其具有旋转功能,从而使设计师能够从空中掌握整体布局。在自由奔跑方面,设计师可选择任意一个方向,在任意一个地点以特定的速度进行移动,并在地面上选择自己喜欢的视点,进行方案的讨论。在冲突检测方面,由于自由度过高,且在进入建筑时难以进行高难度的操作,在虚拟空间中,相关人员可对各种物体之间的冲突进行检测,包括墙壁、建筑物等。在重力设定方面,与冲突检测的方式相似,需要使视点与地面保持一定的高度。在数据轻量化方面,要确保数据读取效率,使建筑数据只能在可识别范围内进行显示,同时对造型有一定影响的部分也会得到显示。而针对不会显示的内容,应减少其内容,达到数据轻量化的效果。在设计机动车专用车道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模拟演示,以人员之间的讨论重点为制作目标。在构建虚拟现实系统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首先明确在虚拟场景中有哪些人物。由于道路空间的使用者主要为当地居民,设计师不仅要从内侧了解建筑,也要从外侧了解建筑。因此,数据定义的对象不仅是街道,还包括建筑物、周边地形、住宅等内容。同时,相关人员应结合客户的要求,对接口进行制作。功能结构除了包括自由飞行、自由行走、冲突检测、重力设定等内容外,还增加了LOD、车辆的自动行走等功能。这些功能能够有效增加虚拟环境的真实感。综上所述,在进行城市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可以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设计内容进行模拟。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为设计师提供各种操作工具,帮助设计师了解工程的结构、功能等,为后续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在功能设计方面,设计师应明确技术系统存在的问题,对系统已有的功能进行改良,为城市环境设计提供更多支撑工具。
[1]孙旋,孙权,魏欢欢.虚拟现实技术在环境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2019(3):162.
[2]潘锋.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周刊,2019(14):26.
[3]郭健含.VR技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有效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4):88-89.
符号是一种复杂的概念,对于符号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人们在认知的过程中,象征一定意义的文字或者图形及图像、声音的组合,还可以是一种思想及文化。简言之,符号就是能够表达或者预示某一事物的标志。
民间艺术能够体现一个地方的文化精髓,利用客观存在的事物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或者精神一直进行传达,能够调动人们的联想,可以说是特定事物蕴含的抽象意义。而民间艺术能够成为符号,是因为它是所有符号系统的主样式,比如色彩、造型、图案等均是在物理领域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此外还有与其紧密联系的抽象内容,比如民间艺术内涵。因此,民间艺术符号与符号的“所指”、“能指”属性是一项的。宁夏自古以来是我国东西交通的要道,孕育出古老悠久的艺术文明。宁夏主要民间艺术符号主要有剪纸、雕刻、泥塑等。这些特殊的艺术符号代表了宁夏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及文化遗存,在环境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宁夏民间剪纸具有自由透视的造型特点,在环境设计中应用其这一特点可以呈现出一种清新的视觉语言,促进环境设计回归自然,这种应用打破了传统环境设计中“近大远小”的规律,会让人们在视觉上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在环境设计中引进剪纸自由透视造型设计理念的手段主要有两种:①在空间内外关系的表现上,宁夏民间剪纸能够透过一种物体看到另一种物体;②在前后关系的表现上,宁夏民间剪纸利用视点围绕手法,能够描绘出物象的所有侧面。宁夏民间剪纸具有虚实结合的特点,在环境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设计,虚实互动,促进信息能量传递的效率。在环境设计中不仅要看到“实形”,还要看到“虚形”,促进阴阳的相互依存,实现阴阳互补。在环境设计中合理应用民间剪纸的阴阳观可以为其环境设计师带来新的设计思路,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设计效果。
在现代的环境设计中,城市的广场的绿地及居住等地区环境设计中都运用石雕艺术进行,随着现在技术的不断进步与艺术的不断发展,雕刻艺术也随着人们审美的不断提高而发生变化,因此,在运用宁夏雕刻艺术这一民间艺术元素的时候要注意与相关联的因素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审美要求,另外也能发挥出雕刻艺术独特的魅力。
宁夏的寺中很多地方设计采用了传统的石雕工艺,这种石雕工艺能够赋予建筑的纹样与色彩生气和活力,让建筑更加具备质感与美感。其中,在寺的石雕中砖雕工艺、木雕工艺、石膏雕花的工艺以及琉璃工艺最具特色。①宁夏砖雕工艺是寺装饰的重要元素,因为具有户外的耐久性而被大量的使用。砖雕一般在宁夏的的建筑中多用于脊饰和影壁墙的装饰,主要的构成材料就是青砖及异型砖,一般通过烧制人后打磨再落样最后雕刻等复杂的工序完成。②宁夏寺的木雕的装饰一般用于寺内的廊柱及顶棚等部位。木雕具有工艺图案强的特点,因此可以做高浮雕也可以做透雕等各种不同的效果,可以以平面的形状凸显也可以以低浮雕的形式表现。③石膏雕花也是宁夏寺的特有元素。石膏雕花主要有石膏组花和镂空石膏花及石膏花带等三种类型。根据大小不同及形态的不同可以用在不同的环境中。④琉璃花雕本来是汉族的传统的手工艺术,后来被教建筑进行借鉴并进行发扬光大,广泛地应用于寺的顶部及墙面和檐部。琉璃花雕具有耐久性和釉面光滑的优点,因此能够表达出色彩自然的光感。宁夏的四旗梁子的拱北,建筑的封顶等全部都是采用的琉璃的艺术,主要的色彩一绿、青及蓝为主要,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环境氛围,在地域环境设计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石雕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主要是采用山石与水景及花卉等相组合的方式,石雕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及连接的作用。园林石雕艺术能够将优美的自然环境更好的表达出来,一般石雕在园林环境设计中侧重于装饰性,有些石雕艺术品会结合植物进行装饰。因此,在进行环境设计时,要注意选用石雕的体积要合适,石雕产品的色泽及纹理是园林环境设计中要首先注意的,只有恰当的运用石雕产品,在园林环境设计中才能增加层次感,起到更好的衬托作用。街道花园及人行步道的石雕作品,要求不仅仅具有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还要具有完善城市功能的作用,最主要的作用是能够将城市的品味进行提升,形成新的具有现代气息的环境设计概念。石雕艺术在广场设计中一般是表达纪念的主体,纪念一些与城市有关的人物等等。一般而言,石雕的设计规模比较大,所以在环境设计中石雕要根据广场的不同性质及规模来进行艺术处理,以便表达出广场的实用性和特色。
运用民间艺术在造物处理上对于现代环境艺术重要的启发意义,通过宁夏民间瑰宝剪纸、雕刻造型符号在环境艺术中的对策研究,能够让人们利用相应的媒介语言去感悟它所蕴含的意境与情感及其重要性。
环境设计活动的开展应当以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为基础,同时要体现设计师的设计目的、方法以及参照的设计标准,通过环境设计的作品可以体现出人类对环境的爱护。在这种前提下才能充分保证设计观的科学性与人文性。人文思想是贯穿整个环境设计过程的基础思想,在环境设计中起着重要的指导性和引导性作用。只有遵循人文思想的环境设计活动,才能彰显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性,从而促进环境设计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以人为中心是现代环境设观的核心思想,表达了现代环境设计领域对人文社会的尊重,也体现了环境设计与心理学、社会学的有效融合,为人文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环境设计观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包含两个内容:①人道主义设计思想。以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本哲学为思想基础,将人类的生存、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一切设计活动都应当以尊重人、适应人、支持人的劳动成果为核心,通过科学的环境设计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②设计的中心点由技术和功能转变为人的需求。从更深的层次对人类的信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进行探析,注重设计产品的简洁性和标准性,从细节上体现对人的关爱。受到工业标准化的设计思想的影响,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标准化生产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产品设计,这显然是以功能思想为核心的设计。近些年来,生态主义越来越多的渗透到环境设计中,并且提倡生态主义的环境设计理念,这也是环境设计观一种新的演变。一方面,生态主义的介入促进了环境设计与生态学、心理学等科学领域的融合,更深入的了解生态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的影响,在环境设计中融入更多自然生态要素,提高环境与人类的契合度;另一方面,生态技术可以减少人类的环境设计活动对自然生态产生的不良影响和干扰,为人类创造一个持续发展的、健康的生态环境。基于人文基础的现代环境设计观,改变了以往的工业生产方式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不良影响,对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行重新定义,站在更开阔的背景中对现代环境设计进行重新思考。
设计观构建需要从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正确区分以人为本的基本指导思想中包含的内容。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设计也是以人为本的一种体现,但并不完全,其中涉及到利益和利润,环境设计走入市场,对市场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时。如果不能保证设计活动的针对性以及科学性,很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这是不健康的环境设计。真正的以人为中心则完全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减少市场利益因素对环境设计行为产生的影响,体现设计师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传统设计思想中以功能为本的内容转变为以人为本,引导社会大众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尊重。并且通过科学的环境设计成果,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环境的同时,也促进环境的健康发展,真正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建筑环境的快速发展,建筑物的不断增加对原有的城市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对城市环境进行整治,需要对现有环境进行保护的基础上,对旧的建筑物进行重新改造,这种改造方式一方面可以节约建筑成本,减少大规模建建筑活动对城市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则可以保留城市原有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且可以延续城市的发展历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城市建筑的改造过程中,通常采用整旧如旧的策略,将城市建筑恢复到原有的面貌,再将社会历史和景观建设的内容融入其中。充分考虑城市自然环境因素,利用现代环境设计手法和技术对城市建筑的空间进行规划与设计,为原有的旧城建筑赋予新的生命力,增强城市建筑的人文特征。
人文环境的建设需要同时从人本角度和社会生活角度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结合城市环境的建设需求,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城市环境是由多个不同的空间组成,每个空间都会形成不同的空间环境,按照不同的规律进行排列组合,形成完整的城市环境。在人文思想的指导下,城市空间的建设方面需要投入更多关于人文环境建设的投资。并且将城市空间意义与时间意义相结合,对环境建设目标进行重新认知,在传统的环境建设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城市环境中包含的道路、景观灯因素进行重新设计;在基础上融入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既可以保证现代城市的环境特色,又可以充满人文气息。
物质和精神文化是促进城市文明不断发展的基础,现代城市环境的建设必须要尊重城市文化,在此基础上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进行充分考虑,才能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设计师在环境设计时要考虑到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就体现了生态文化与环境设计的密切关系。现代人们处在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下,充满人文基础的环境设计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才能产生强烈的城市文化仍同感;生态文化的融入可以增强环境设计的功能性,减少人类与生态环境要素之间的冲突,形成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人类生态环境的完善。
综上所述,现代环境设计观是建立在丰富的哲学理论基础上,以人类的自然环境追求以及审美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其持续发展。现代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也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始终尊重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促进环境设计专业的健康发展。
[1]郭明伟.浅谈当前环境设计观的人文基础[J].艺术科技,2014,(10).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艺术设计如雨后春笋成长起来,环境设计作为艺术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影响着人们生活。时至今日,中国环境设计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后,已经为世界设计舞台所认识,然而事业与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却引人深思。
中国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抛开设计原创性不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等技术层面上的问题,最关键的问题应该是设计没有最大程度服务大众。“设计”从本质上讲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是运用创意思维和设计手段为人类文明与社会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提供答案。就目前现状看,我国设计高等教育模式与方法还存在一定盲目性与模仿性,导致培养的学生很多时候不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需要我们思考与分析,需要通过设计教育来解决。所谓“实际问题”,是指我们认识的环境设计需要解决的关乎人民日常生活方面的具体问题,意味着环境设计工作者在从事设计创作活动过程中,设计教育者在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深入日常生活,而不是停留在理论问题或虚拟实践课题的研究与设计上。对“为谁设计”这一设计目的认知浅薄,归根结底就是缺失科学的设计价值观,当前设计人才的能力大多成为他们获得名与利的手段,而非服务社会大众的途径,这就是科学设计价值观缺失的外在表现。
科学的设计价值观内涵是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利用自身的设计能力服务社会民生。我们可以将科学的设计价值观解读为以下几个内容。其一,设计工作者充满仁爱之心。仁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对家人、对他人、对社会充满仁爱之心,让设计工作者的视角更加宽广,洞察力更加敏锐,发现更多的设计需求,通过充满仁爱关怀的设计满足社会不同层面的需求。其二,设计成果服务社会。优质的设计成果是设计工作者服务社会的保障与手段。一个充满仁爱之心的设计工作者也要具备良好的设计能力,通过优秀的设计成果满足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真正将仁爱关怀落实。其三,设计过程深入民生。设计工作者通过设计服务民生,不是理论上的纸上谈兵,而是需要在设计过程中真正走入百姓生活,了解和发现民生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适合百姓日常生产、生活需求的设计作品。我们说“艺术设计为人民服务”,这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艺术工作者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去了解和认知,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将自己的设计能力贡献于社会、服务人民。当前,环境设计工作者科学设计价值观的普遍缺失,折射出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设计价值观教育的缺失或不足。只有在设计教育体系中把握正确的设计价值观教育思想,才能有效引导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方向,为学生树立“热衷公益,服务民生”的健康、科学的设计价值观打下基础,使他们在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中持正确的设计态度、设计观念与设计行为。
科学设计价值观,其核心是正确的设计目的与最广泛的受众,也就是现代环境设计的目的应该是服务国民生计,设计的受众应该是社会平民百姓。在具体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应用于具体的设计创作实践中:(一)环境设计服务社会平民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环境设计不应以“名”与“利”作为设计的前提和最终目的,而应该着眼于社会大众,研究平民百姓的表层与深层需求,设计出真正适合平民百姓日常生产生活需要的、使用便利、舒适安全、价格实惠、经久耐用的各类设计作品。环境设计还要广泛关注灾难等突发情况所需要的设计产品,并以此进行前瞻性设计,如德国目前对灾难设计展开的研究与实践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中国是个灾难多发性国家,大量灾难应对型设计产品仍属空白,因此环境设计需要从这方面入手。(二)环境设计关注社会。社会包括残障人士、老人儿童以及低收入群体,在进行环境设计活动时需要更多地关注这些的实际需求,如无障碍设施设计、旧房改造设计、公租房环境设计等。我国各类残障人士总数达近千万人,通过设计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这不仅是中华传统美德,更是设计工作者应具备的道德标准。据预测,到2040年,中国老年人总数将达到3.97亿人,儿童人口总数也将达到2亿左右,针对老人儿童展开无障碍设计、安全设计将成为中国设计行业现在和未来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针对社会低收入群体,一方面需要设计出适合他们生产生活的实用耐用、功能简明、价格低廉的环境设计作品,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设计的力量,在设计工作过程中为他们创造出合适的就业机会,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低收入群体的民生问题。如低收入群体中包含了大量的民间手工艺人,在设计家具作品时为民间手工艺留置部分部件或界面进行适宜的手工艺创作,从生计层面上解决手工艺人的民生问题,同时也延续了民间手工艺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三)大力发展公益设计。公益设计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指为社会公益服务的设计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指为社会民众服务的免费设计行为。在环境设计领域中,公益设计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支持,尤其是针对低收入群体的住宅设计和新农村环境设计。大力发展公益设计,不仅需要设计界的广泛关注,更需要高端环境设计人才的带头模范作用,利用他们的行业影响力和作品的艺术号召力来带动更多的设计工作者参与到公益设计活动中,扩大公益设计的领域与范围、丰富公益设计的内容与形式、提升公益设计的数量与质量。科学设计教育思想和模式是现代环境设计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和基础。现代环境设计与社会、民生密切相关,在环境设计教育体系中,树立以科学设计价值观为核心思想的现代教育模式是保证环境设计高等教育朝正确方向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环境设计真正实现服务百姓民生的有效途径。
[1]鲍懿喜.关注民生:设计的时代命题[J].美术观察,2009,(9).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性化理念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人性化理念是指把人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并根据人的心理情况、人的行为习惯、人的思维方式、人的生理结构等因素,全面展开一系列的行为以及活动,使人能充分感受到温暖、方便、舒适。鉴于人性化理念的诸多优点,当前,在教育领域教学过程中,人性化理念也被广泛应用。人性化教育是把高校大学生的教育和大学生的幸福感联系在了一起,让大学生在一个有尊严、有温度、有人文关怀的氛围中成长,因此,实施人性化教育就是要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进而提升其发散性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集环境绘图、室内装潢、园林和建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也涉及环境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卫生保健学等其他门类学科,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多从事于城市区域规划、园林设计等领域。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在助推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在贡献力量,培养高校高水平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议题摆在了相关教育工作者面前。随着人性化教育理念的流行,很多专家学者探究把人性化教育理念融入到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给予环境设计教育以必要的人文关怀,培养满足时代要求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本文主要探讨了人性化教育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旨在提高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效果,提高环境设计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首先,人性化教育有助于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在人性化教育模式下,教师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而是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因此,学生也更愿意对老师打开心扉,与老师建立朋友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人性化教学理念下,老师不是板着面孔,用大嗓门教育学生,而是和蔼可亲的微笑着与学生沟通,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也更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而不在与老师对着干,实现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天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归属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师也收起一板一眼的填鸭式教学手段,不再声嘶力竭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荒诞离奇,教师都要给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激励他们下一次踊跃发言。其次,人性化教育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犹如点燃一把希望的火苗,只有在好奇心的引领下学生自发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探究,才有益于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人性化教学理念下,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人情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会提高学生对获得新知识的渴望。著名的文化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斯普朗格曾指出,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人沉睡的自我意识,唤醒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可见,人性化教育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找寻快乐、培养兴趣,进而有探究知识的动力。再次,人性化理念实现了真正的为学生服务。人性化理念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为主体地位,注重以人为本精神。不仅人性化使得教育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以一种充满温情的,更贴心的方式感染大学生,从而激发大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人性的关爱使得大学生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得到双重满足。人性化树立人本位思想。在人性化教育下,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充分被尊重、被理解、被需要,学生允许在课堂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允许在语言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失误。同时,人性化教育也给予来自国家、不同语言背景的同学更多人文的关怀,允许学生使用自己的家乡语言来表达,同时,如果出现了语言偏差,需要教师给予耐心的指导并帮助有表达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最后,人性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老师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手段,长时间的填鸭式教学会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厌倦情绪,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听讲态度不端正的问题。在人性化教育模式下,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学生转被动的学习方式为主动学习,通过动手操作、提问质疑、实践创造的模式,来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小组沟通和互动,向其他同学和老师积极的探讨与请教,这样下来,学生就在兴趣的引领下实现了自我探索,激发无限的创造力,可见,人性化教育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之,高校教育过程中树立人性化教育理念,在改善师生关系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实现为学生服务方面以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上文主要探讨了实施人性化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以下几个层面探讨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育中人性化教育的实施路径,具体如下。首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众所周知,环境设计专业具体涉及到室内环境设计和室外环境设计,这就需要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开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和发展学生对环境设计的创造性,通过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无论是在环境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还是环境设计的工程实践方面都发挥着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到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例如,在对街道设计过程中,学生要到现场对周围的景观展开调研,以确定最佳的环境设计方案。其次,通过教学评价促进人性化教学。教学评价过程既能实现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也能实现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检验,例如,对于某学生所设计的公共艺术产品———纪念碑和雕塑,环境设计教师不要急于对设计方案进行否定,而是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并委婉地指出该设计产品可提升的空间。同时,在环境设计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老师也要鼓励学生们多多发言,即使学生们回答错误,老师也应该表扬他们,肯定他们的发言积极性,尽量避免让学生在其他同学面前显得很尴尬。此外,对于大学生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学习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老师也要及时地给予解答,并对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的做法给予表扬,不能有厌倦或是不耐烦的态度。再次,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因材实教。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受教育背景不同,环境设计专业知识的理论功底难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时,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发育程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例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都很快,因而希望获得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知识讲解,而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本身知识功底较薄,他们会常常处于被人冷落的位置,长此以往,其会养成过分羞涩、腼腆的性格,而更不愿意在课堂上发言。因此,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有一定的了解,避免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最后,将人性化教育实施于课堂中。环境设计教师要主动亲近学生,制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要将人性化理念在环境设计专业课堂中有效实施。教师需要与学生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营造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只有在真正轻松、自由的气氛下,才不会感觉到学习的枯燥进而激发了自身对环境设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引领下,其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并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除此之外,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学生也有利于与其它同学或是老师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把不懂的问题及时的反馈给老师,也能促进教师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同时,环境设计教师也应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加强职业道德素养,从而高效率的指导大学生学习。总之,在高校环境设计教学过程中,采用人性化教学理念,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的人格全面健康发展,提高高校环境设计教学水平,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育中实施人性化教育的途径,分别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学评价促进人性化教学,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因材实教以及将人性化教育实施于课堂中。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校环境设计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助力,由于本人的学识有限,本文论述难免存在一定的不足,还恳请相关的专家学者给予批评和指导!
[1]康宁.浅谈高校图书馆人性化的室内环境设计[J].科技视界,2017(21).
[2]邹迪.创造学校人性化教学环境设计———中医药大学3号教学楼[J].建筑知识,2017(1).
[3]陈伟.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教育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3):32-33.
[4]陈静.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在高校食堂多元化功能设计的应用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7(4):262-264.
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在校学生设计作品市场化并进行价值转化的具体内涵是指将在校生的设计作品通过一定的企业和网络平台,流入终端,最终将其推向市场消费群体,并产生相应的价值,以满足市场消费者在商品生产技术同质化的大环境下,对高水准创意设计作品的迫切渴望及需求。尽管目前国内设置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较多,也有部分高校通过毕业创作展、专业比赛、专利技术保护等方式将学生作品推向企业,通过市场转化为价值产品,但仍就缺乏对相关重要环节进行系统的管理与构建。学生设计作品市场价值转换在国外已发展较为成熟,应时代进步的需求,对我国高校环境设计在校生设计成果的市场价值转化研究势在必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新的价值导向,为高校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环境设计产业经济良性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基于在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作成果的市场价值转化的研究内容,为高校引入了市场化研究内容,深入探索了高校与市场衔接的有效途径;于企业而言,高校向市场推送的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创作成果,反哺于市场,为企业争取市场竞争的优势,创造经济收益。企业经济快速增长保证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有序,最终形成经济发展链的良性循环。
1.设计作品选题紧扣市场,强化校内实训基地服务能力,建立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完成孵化成果的创业转化首先,设计选题及作品核心技术应紧扣市场需求。选题应具有社会实用性,抓住产品的核心功能研发,紧扣市场经济价值需求,找准作品市场化切入点,深入挖掘专业设计技术潜能,为创作成果市场化提供保证。其次,提高校内实训基地服务能力。以校内“项目化教学”方式转化课堂教学成果,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层次化建设,强化学生实训能力,在校内实训基地中完成相关设计项目实训工作,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达到提升校内实训基地服务的能力。再次,建立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在设计选题紧扣市场需求与校内实训基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以及创业实践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在校学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并鼓励在校大学生参加国家及国际专业竞赛,不断提升学生的项目孵化能力,最终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孵化项目的成果市场价值转化工作,促成学生设计作品落地,以期和社会管理部门的应用、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创业就业相结合,更好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服务。2.优化校企结合项目运作方式,完成项目成果的合作转化首先,打造“校内外专家资源库”。吸纳相关企业高级管理及设计人才,邀请企业优秀设计师及高级工程师正式进入大学课堂,定期承担部分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参与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方案的制定。骨干教师进入企业挂职,并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参与操作工程实践,以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其次,引入“企业招标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合作模式。以“校内外专家资源库”为技术辅助,学生主动承接相关项目为核心力量,开渠引水,将学生创作成果以项目化方式输入企业,开辟校企合作的多元化发展,达到专业学生设计成果市场化的目的。再次,构建系统的“成果项目化”过程中市场转化评价体系。按照项目的具体级别、实施过程的难易程度及提交成果的质量来制定科学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分值赋予及评价内涵,真正地做到科学构建、有效评价、结论公正、参考有效,从而完善设计成果市场转化及价值评价的系统研究。3.增强学生专利的市场化能力,完成专利技术的成果转化首先,建立“专利成果管理办公室”,主动寻找需要校企合作研发产品的企业,以研发核心内容为主导,鼓励有能力的学生主持或参与相关产品的开发及专利申请,以“走出去”的方式,开发专利项目并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发挥管理办公室的能动性,引入学生专利市场化机制。其次,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技术展会及专利技术新产品展览会、洽谈会、交易会等技术交易活动,并在各类技术交易活动中和推广相关技术,吸引相关企业参与在校生专利转化为市场产品或技术的活动,为将学生专利成果转化为市场有效产品提供途径。4.搭建学生主体与消费客体设计活动的网络转化服务平台,完成学生设计成果的线上转化首先,开辟网络创客平台,建设校内环境设计专业门户网站,搭建在校生参与的项目化成果及课堂创作成果的展示平台,面向社会各层次消费群体,打开网络宣传渠道,增加学生设计成果市场化机会。其次,以环境专业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前提,成立室内设计工作组、家具产品设计工作组、展示设计工作组及景观设计工作组,并以专业小组为单位,建立网络设计工作室,承接网络项目。将社会消费群体实际需求引入专业化设计工作室,因地制宜地分类客户群体,并提供专业化的服务项目,为在校生设计成果的顺利转化为市场产品并价值化提供最大程度的专业与技术保证。
通过将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成果市场化并产生经济价值,使其深刻的感受到设计作品本身的创作魅力及其带来的市场价值效应,从而激发学生再创作的动力,使其创作初衷来源于市场,并最终服务于市场,成为市场创新产品的主导力量,达到利用作品使自己走向社会、融入市场,这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最终目标,也是优秀的高校创作产品走向市场、实现价值、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注重设计、尊重原创、走向市场、价值转化将是目前快速发展中的优秀企业与高校共同的发展意愿与最终目标。科学的市场化推进途径及价值转化方法,辅以有效的价值评价体系及运营保证措施,必将展现出其潜在的市场优势与发展前景。高校的学生设计作品与企业市场更好的融合也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市场接轨、与企业联姻、寻求网络平台发展之道才是更好发展的强心针,并为社会经济发展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与魅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人们对照明的需求已经从单纯的点亮转变为对环境的优质感受和体验,照明设计也从简单的亮化升华到了结合环境和情感的光环境设计。光环境设计既包括传统使用电脑绘图设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设计过程、设计思维有所了解和提升;同时也需要将艺术化实施概念融入实际。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重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同时,配合实践对所学理论进行验证,进而深化设计思想,使得设计思想有的放矢。技术理论和平面的图纸不足以表达光环境设计中涉及的创意、设计、产品等核心内容,需要结合体验进行学习,充分将照明工学与艺术设计进行融合。体验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面向既定的教学目的[1,2],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3,4]。本文阐述了体验式教学法在光环境设计课程中的应用,通过提取光环境设计课程的体验要素,提出了光环境设计课程的体验教学法,合理划分感知各部分的授课比例;从而弥补光环境设计课程中对设计过程、设计思维的提升需求,实践结果表明,课程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设计能力。
光环境设计课程是在基本亮化设计的基础之上融入了艺术和文化概念,课程学习中需要学生体验的要素很多,融合在光环境设计的全过程中,从最早的亮化基本设计到最后的工程实现,都贯穿了需要体验的要素。这些要素都会在光环境的设计中发挥作用。图1给出了光环境设计课程的体验要素,这些要素很多是在光环境设计课程中无法全部讲授的。光环境设计课程的体验要素基本亮化设计艺术概念工程实现基本元素优化构型原料甄选电路设计器件选型融合环境设计理念色彩构成图1光环境设计课程中的体验要素光环境设计课程首先讲授基本的亮化需求,包括根据施工环境的特点和要求此过程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元素的提取、优化的结构设计和融入环境的亮化。在基本亮化设计的基础上,需要添加艺术和人文的概念,包括理念、色彩、心理需求等。最后在艺术和基本功能的完善设计基础上,需要引入施工的要求,体验原材料、电学设计的要求,使得设计落到实处。
为了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光环境设计通过创设情境、项目导入、任务引领,引导学生学习上述体验要素。由依附教师灌输知识到创造性地进行独立探究和主动体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互动学习对知识点进行定位和领会。同时学会规避、克服和迁移消极的情绪和错误认知。从而建立课程学习的成就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激发学生发散性创意思维[5,6]。具体的光环境设计课程的体验教学法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案例解析和自主设计,如图2所示。学生体验的内容定位在体验要素,但实现的方法包括互动讲解、群体体验、自主创作和体验分享等内容。课程中教师处于衔接教学与实践、名师和学生的关键位置。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同时也将著名案例和名家大家引入课堂。在学生产生了关键思路后鼓励学生,同时监督学生实施设计,强调安全与规范操作、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根据决策计划,按步骤实施,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理解原理和方法,进而锻炼技能、产生情感和目标感、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充分体现“做中学、做中教”,强调获取知识的行动性。最后各小组指派代表上台成果展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根据完成情况给予点评与总结,要采取多元评价,不设置标准答案,尊重学生差异、各有所获,能自圆其说即可,并指导学生拓展提高。
为了将体验教学法深入到教学实际,课程多次开展了案例体验教学和业界专家协同授课,最后开展教学实践,使得整个授课和学习形成闭环。课程设计中案例体验教学比例大约占比总课程学时数的40%,具体教学案例包括:阿联酋寺外部照明、伯利恒废弃的钢铁厂改造的金沙、西班牙巴塞罗那ROCA陈列室、美国拉斯维加斯香奈儿专卖店等多个名家设计案例。业界专家协同授课比总课程学时数的20%,目前已经累计邀请业界名师8人,分别对夜景照明、灯具设计、设计师之路、人居光环境、“武汉万达汉秀剧场夜景照明项目”、多元化照明方法、光环境及光艺术等多个主题进行了专业视角的阐述。学生实践占比总课程20%,实践针对学校体育馆、食堂、教室光环境进行实地测量、设计、汇报、展演,通过实践对所学和所感的知识进行运用和综合。光环境设计课程的体验式学习理论提升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学生在大学生创业项目、全国光源大赛的多次获奖累计34次,同时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逐渐养成了积极、主动、配合的优良品质,还带动了“灯具设计”“单片机原理”“电光源原理”等课程的学习。在三年的实践中受到了一致的好评,取得了较好成效。
光环境设计体验式教学法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弥补了光环境设计课程中对设计过程、设计思维的提升需求,优化了课程的学习过程,促进了学生的理性升华。
[1]韦志中.学校心理学: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5]邢以群,鲁柏祥.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9):122-128
视觉传达设计在国内各大高校当中属于艺术设计类最早建立的一批专业,形成了成熟的教学体系和架构组织。视觉传达专业“在研究视觉造型、美学、传播学的同时,还要研究语言、社会、市场、心理、生理、物理、哲学等诸多学科”。[1]视觉传达设计(VisualCommunicationDesign)这一专业名词术语的诞生最初于1960从西方开始,之后慢慢被人们所接受。目前国内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名词定义已经基本取代了诸如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信息传达”“广而告之”“视觉修辞”等等是视传专业的关键词,其在广延性与兼容性上做到了方向与深度的多维扩充。专业指代名词的历史更迭背后是技术的升级以及教育职业导向的必然。视觉传达设计培养方向主要涵盖六个方面:平面设计(GraphicDesign)与CI规划设计(CorporateidentityProgrammed)、书籍设计(BookDesign)、包装设计(PackageDesign)、展示设计(ExhibitionDesign)、广告设计(AdvertisingDesign)、电子视传设计(ElectronicDesign)。可见,视传专业涵盖的面积在不断地扩大,市场的灯塔效应影响高校的专业发展路径与走向,包容兼并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是高校对于专业定位的要求之一。在跨界融合的过程中,给教学设计者带来了一定难度,专业细分的“融”与“统”的局部转向为教学设计者提出了问题。展示设计作为视传专业人才培养方向重要分支之一,是市场职业需求导向以及技术升级后的新的人才需求而产生的方向细分。展示设计基于传播学、语言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品牌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理论与市场紧密结合,其中包含展馆展厅设计、舞台设计、导视设计、会展设计、商场美陈设计、橱窗设计等等,可以吸纳大量的设计人才就业。与此同时,环境设计专业与视觉传达专业展示设计方向学生在就业方向上形成了一定的重叠。这种重叠在教学上就带来了一定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同时产生了以下几个问题?环境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如何形成差异化教学?视觉传达专业展示设计课程如何定位?视觉传达展示设计教学内容如何筛选?
展示活动开展雏形缘起于从龙飞凤舞的远古时代,原始人物、物交换,他们将剩余产品置于空地之上来以物易物,这就产生了最初展示活动的行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洛阳、临沂等城市商业活动进一步频繁,展示艺术的层次得到提升。清明上河图是宋代艺术的瑰宝,它召唤了宋都汴梁繁华的商业图景。画中店铺门前高高悬挂的“幌”子,成列商品的柜台都流淌着古代展示活动的精神魅力。展示活动内在是人与人、人与物的交流活动。现代展示设计的孕育于宗教活动、博物馆的诞生、现代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商业展销活动的开展。宗教活动是人与“神”的对话。参观博物馆活动是人与历史的交流,商业的展销活动是人与经济的渗透。现代展示设计服务于现代展示活动行为。展示活动行为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作为高校教学设计者应该考虑课程在所属专业的作用,并正确梳理其所在的位置,分析其特性、给予精准的定位,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设计与教学指导。“居间”定位有两种:1.上下居间;2.左右的居间,展示设计课程作为视传与环艺专业的居间课程应该处于一种平行的左右居间关系。以空间为基础,以信息传达为本质的展示设计决定了展示设计在展示设计所处的专业位置。视传专业在学生培养计划撰写当中受到平面不“平”口号影响,希望在传统的平面设计人才培养当中,加入相应的知识讲授让学生面对环境空间问题的时候能够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传统的平面设计所面对的项目大多分布在平面广告、标志设计、编排设计等,课程开设的方向对于以上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做出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讲授与训练,而对于空间规划的理论和训练则相对较少,需要通过特定的课程解决这一“痛点”。展示设计作为环境设计与视觉传达的交叉学科,在特定的时间、空间环境中利用色彩、图形、编排等完成信息传达。其中最终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中展开设计?如何将展品的内容和形式传达给受众?这当中既需要环境设计的空间规划设计、测绘、景观、材料与施工、灯光等等。又需要视觉传达的品牌设计、信息设计、色彩设计、图文编排设计等专业知识。所以,展示设计课程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与环境设计的“居间性”存在。承接了环境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的桥梁。让视传传达专业学生面对的设计产品的对象从单一的二维性转向了复杂的三维性,展示设计对于空间理解力的要求高于视传当中包装设计,对于空间思维的要求,这种专业训练是对于视传学生能力是另一种层面的提升,就需要人才在解决设计问题的时候同时具备环境设计与视觉传达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展示设计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培养人才的基本能力上具有趋同,环境设计与视觉传达专业同时开设两门名称相同的课程,但是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内容选择上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视传专业的展示设计与环境设计专业的展示设计有何异同?体现在教学目标设定与教学内容的筛选。
视觉传达展示设计教学目标定位应当着眼于视觉传达人才的培养。最终培养的人才应当具有品牌创意设计思维、信息统筹设计能力的群体。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与环境设计方向并不相同,应当发挥品牌创意设计思维、信息统筹设计能力,作为“居间性”位置展示设计教学课程其目标定位:1.能力上提升学生的空间理解与想象力。2.发挥视觉专业特色细分间隙的区域优势。3打通相邻专业技术与知识结构壁垒。由于展示设计的设计方案最终呈现是一个多维度、跨专业的综合解决方案。涉及信息传达、多媒体呈现、展示空间规划、灯光照明、施工材料、道具设计等等。对于设计师来说需要复合知识储备。相应的各高校艺术类专业在开设该课程的时间一般选择在大三、大四阶段。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之间衔接段可以做到无缝对接。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展示课程开设之前已经对于相应的材料施工、人体工程学、测绘、效果图、空间设计、CAD软件、草图大师软件、3DMAX软件等课程的学习。视觉传达专业在前期的课程当中设计素描可以中接触到透视学、立体构成和包装设计当中可以接触到空间思维的部分训练,平面设计与印刷制作中了解到广告材料与部分印刷工艺。对比之后可以发现,视觉传达专业在开设展示设计课程前期知识结构与能力储备的准备中相较于环境艺术略显不足,并且视觉传达展示设计课程一般课时为64或96课时。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于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许多高校视觉传达专业的展示设计课程按照环境设计专业展示课程来展开教学市面上专门针对视觉传达专业展示设计教材寥寥无几。实际教学当中一本教材很难覆盖视觉传达专业对于教学工作开展的目标要求。需要有专项教材进行补充。(例如:橱窗设计等)。环境艺术的教材视觉传达专业也可以使用,需要对于重点难点比例进行重新划分与整合。环境设计专业的开设正是对于室内、户外空间所涉及的设计问题予以解决的学科。对于复杂空间,大尺度空间处理能力是该专业的优势。视觉传达专业对于品牌思维培养和信息编排设计能力上优于环境设计。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重点上,视觉传达专业应该果断放弃博物馆、大型展馆相关设计教学内容,博物馆、大型展馆对于基础的环境设计专业知识要求较高,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掌握设计要点,形成知识沉淀。同时适当放弃舞台展示相关教学内容,舞台设计涉及灯光、舞美、多媒体对于视觉传达学生技术上短时间难以弥补知识结构的空缺。所以在空间选择上保持“弃大存小”技术难度上应该“舍远求近”的原则。视觉传达专业在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当中应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对于诸如透视学原理、效果图绘制、三维软件技能应该在过程中结合展示设计课程的学习顺序,一并介绍,在教学过程中内容的选择方面理论层面,展示活动历史、展示设计分类、展示设计流程、展示空间设计、人体工程学等等理论内容可以与环境艺术专业保持一定的一致,其中空间规划部分因视传专业学生前期知识铺垫不够,可以重点展开。展示设计是一个应用型极强的设计方向,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实践教学为准,理论教学为辅,引入项目导入式教学能够更快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展示设计概念与流程形成经验与技艺的沉淀。应用层面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可以对于需要品牌思维和信息编排的应用类别进行重点教学。其中可以着重关注三块内容:1.前期橱窗设计;2.中期展示活动中的导向系统设计;3.后期商业空间设计,在教学中增加教学内容的长度和关注度。1.橱窗展示橱窗设计是店面设计的一部分,橱窗设计作为视觉传达展示设计应用部分的教学内容选择之一有以下几点:(1)商业橱窗的空间相对于集中,设计空间大多数呈规则立方体,其设计施工环境空间的复杂程度相对不高。(2)商业橱窗的设计涉及相对简单的灯光、电,道具、材料施工、空间规划等其设计流程与大型的展示设计并无差别,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展示设计。3相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橱窗设计更加依赖视觉元素的整合,品牌策划思维导入,更加能够发挥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4在前期教学中通过橱窗设计的练习可以解决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关于效果图手绘快速表现能力不足的问题。课程引入快速手绘草图方案表现,让学生掌握手绘表现技能的同时了解平面图、立面图、侧视图的概念。使得视觉传达学生初步建立对于展示设计当中设计施工的概念,掌握和了解部分行业术语。2.展示活动中的导向系统设计展示活动中的导向系统设计有以下几点考虑:(1)导视系统设计方案对于导视的造型有一定要求,其模型的复杂程度相对不高,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强化三维软件的使用。视觉传达学生在经过前期效果图训练之后中期方案深化设计中不可避免遇到三维设计软件的泥潘。高校开设在视觉传达专业培养计划中加入三维软件课程学习,其中不少高校开设3DMAX软件的学习,但是往往因为教学课时不足,建模渲染难度较高,同时软件在相邻课程应用频率不高,导致部分同学掌握和应用该软件技能不够纯熟。展示设计课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运用到三维软件,相较于环境艺术系统的软件学习链(计算机辅助CAD,3DMAX,草图大师)。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显得较为薄弱。回溯到视觉传达专业展示设计课程的定位,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参与的设计项目方案,应该以概念草图为主,施工图,水电图等部分寻求团队合作。因此,建议高校在三维软件学习中加入学习成本更低的草图大师软件学习。草图大师配合相应的渲染器如:vray,最终呈现的产品的效果和学习难度能够很好匹配视觉传达专业对于展示设计的学习要求。(2)导视系统设计涉及基本的材料与施工,有利于在课程的教学当中结合现场和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材料与施工的知识。(3)导视系统设计中有信息编排设计能够尽快帮助学生适应交叉学科项目设计的重点。4导视系统设计涉及动线和空间的规划让学生的空间规划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3.商业空间展示设计商业的空间展示设计方案最终呈现是一个综合的设计解决方案。环境设计专业的商业展示设计训练一般以会展为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商业空间项目导入教学应当结合品牌设计规划与信息设计,其中配合企业形象系统设计的空间展示部分能够发挥视觉传达专业的知识背景优势。例如:小面积的“网红”餐饮的店面设计。作为品牌规划设计当中的空间展示设计是企业形象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在品牌设计中环境部分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需要通过交叉、相邻的课程强化空间知解力和设计施工的能力,商业空间展示设计项目训练能够让视传的学生学会将二维的元素进行立体化的视觉表述并利用视觉元素在多维度的空间中展开品牌叙事。
展示设计依靠直觉审美效,强调的是瞬间观照,研究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方面感官的学科。“空间传达设计”是展示设计的关键点,深刻理解展示活动的行为发生,展示设计信息传达的规律,有助于视觉传达展示设计课程的准确性。展示设计课程“居间性”位置给教学设计者带来了一定的难题。作为交叉性的学科在教学方案制定的开始应该与相关交叉学科负责人进行充分的交流,不能闭门造车。视觉传达专业展示设计不同于环境设计的展示设计需要,应该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从而指导教学过程。教师也应当同时具备一定的视觉传达与环境设计的知识背景,充分理解人才培养方向。从而找到合适的教学路径,为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在能力与就业方向上打开另外一扇明亮的“窗”。
[1]李砚祖,芦影.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第89页.
Copyright © 2016-2023 完美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0311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