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为我国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提供了系统性实施路径。
方案提出实施稻田甲烷减排、化肥减量增效、畜禽低碳减排、渔业减排增汇、农机绿色节能、农田碳汇提升、秸秆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科技创新支撑、监测体系建设十大行动。
十大行动如何实现?我汇总了与每项行动有关的深度研究,从现状、技术、路径等多方面进行讲解。
延伸阅读:《农业农村部:探索农业项目纳入CCER实施路径!附项目方法学、开发流程图、交易案例》
核心内容:文章基于Meta分析方法,对我国公开发表的相关定位试验数据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定量分析。不同的农田管理措施对稻季CH4排放有不同的影响,复合种养、适当的施氮水平、将有机肥堆肥发酵后还田、控释肥或配施生物抑制剂、适当量的生物炭还田、节水灌溉以及免耕少耕等条件更有助于稻田温室气体CH4减排。
核心内容:如何有效权衡粮食产量品质及生态安全与化肥减施增效间关系成为需要解决的系统工程问题。根据对科学施肥技术迫切需求,综合评价了中国化肥施用现状与形势,重点阐述分析了国内外测土配方施肥、缓控释肥施用、精准变量施肥、灌溉施肥及部分大宗农作物典型施肥等现代施肥技术的研究进展、技术特点、应用概况及存在问题等。
在此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农业发展需求分析了我国化肥施用的发展趁势,提出未来主要发展建议,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化肥减施增效科学管理技术体系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核心内容:文章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对畜禽粪便进行肥料化、能源化和饲料化的几项措施和技术,最后对我国畜禽粪便的利用提出了展望,并指出为了实现低碳农业,在国家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措施和未来技术更加成熟的前提下,畜禽粪便的高效循环处理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核心内容:在实地采样调研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我国每年海洋捕捞渔船的燃油消耗为637万t,其中水产捕捞、养殖和加工所占的比重分别为66%、21%和13%,并以万元产值能耗为指标对渔业及其主要领域的能源利用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在对渔业节能减排总体水平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降低渔业能耗的主要领域是拖网渔船和刺网渔船,控制渔业排放的主要领域是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标准化渔船技术、玻璃钢渔船技术、循环水养殖技术等是推进渔业节能减排的主要技术支撑;参考国外渔业节能减排技术状况,提出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等方面的建议。
核心内容:能减排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农业机械是能源消耗大户,其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介绍了国内农机节能减排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核心内容:农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固碳能力的发挥关系到能否降低大气CO2浓度和抑制全球变暖趋势。本文回顾近10多年来国内外农田碳汇估算模型与应用研究的主要进展,概述了4种代表性农田碳汇估算模型的原理、结构、参数及制备、应用案例和模型检验等技术环节,为区域、国家乃至全球尺度农田碳汇估算筛选了模型与方法。
核心内容: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生物质资源,我国秸秆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综合利用潜力。为此,分析了秸秆的利用价值,对我国秸秆资源的利用现状、总量和分布进行了介绍,并从燃料化、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和基料化5个角度阐述了秸秆利用的技术特点和应用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实现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内容:以陕西关中C县F村生活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为切入点,构建起基于碳源—碳汇平衡及碳中和评价框架的零碳乡村实践理念。
结果表明:目前该村农户的炊事、取暖等生活能源仍以煤炭、秸杆、柴薪等固体燃料为主,可再生清洁能源使用量几乎为零;农户环保意识强但环保常识匮乏;F村商品性能源碳排放比例高于非商品性能源,其中,散煤燃烧碳排放占比在47%~50%之间,用分布式光伏发电代替传统的秸杆、煤炭、柴薪、煤电等,可为环境减排1 225.6吨~1 436吨的CO2,环保性能突出。
核心内容: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工作,在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的指导下,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开展了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技术模式遴选工作,旨在推荐遴选出一批既能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又能协同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技术模式,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农村向绿色低碳转型发挥积极作用。
核心内容:准确合理的估算农村碳排放量,能为低碳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从而制定合理的碳减排量。文章通过对我国农村碳排放结构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基于碳源、碳汇两个角度,从农、林、牧、渔4方面的14个碳源以及5个碳汇构建了农村碳排放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计量模型;给出了保定22个县市2005、2010年的碳排放量测算结果。最后,根据测算结果,提出了推进低碳农村建设的农村碳减排措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16-2023 完美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031172号-1